天天减肥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天天减肥网 > 传统节日习俗扭秧歌

传统节日习俗扭秧歌

时间:2021-05-14 12:33:06

相关推荐

传统节日习俗扭秧歌

国人对秧歌下了这样一个定义: “秧歌的意义,非常显明的是农民们在田间工作时所唱的一种歌了,正像工人的码头歌、打夯歌一样。而秧歌则是农业经济生活中的产物,所以在它的内容上多半是叙述了农民生活和农民思想的一些东西,它的反映是现实的较多,而叙述历史的较少。”。秧歌在东北民间是颇为流行且有特色的。人们在年前就已开始练习和准备了,一过初五,人们就开始组织秧歌队到处表演了。其中有高脚(跷)、地辇(以上同称为秧歌)、跑旱船、老汉推车等各种各样的玩意。参与表演的都是能歌善舞的民间艺人,他们并不是专门从师学来的,多半是一个一个互相传授下来的。扭秧歌时一般要唱一些庆祝丰年的颂词,如“正月里来正月正,纸糊灯笼挂门前。

风吹灯笼滴溜转,风调雨顺太平年。灯笼高,灯笼低,灯笼底下秧歌起,大哥忙把二嫂叫,三嫂抱娃看热闹。我进场子唱一声,婆娘女子都来听,再有一个没来听,格格宁宁害脚痛。进了场子唱一声,灯光菩萨在上听,保佑保佑多保佑,保佑今年的好收成”遇。

此外,秧歌的唱本多是表现日常的工作、生产、家庭生活、男女爱情、迷信习俗等现实方面的东西。特别是男女情爱方面的尤其多。东北因其特殊的历史环境,传统礼教的影响是很弱的,女子在爱情上是很大胆泼辣的,而东北民间的秧歌则真实地表现了这种情况。一般女孩对男子的追求是不会加以拒绝的,如《拔白菜》这首歌的一开头,就很明显地唱出这样的词:“姊儿,南园,去拔白菜呀,从墙外,跳进个,小伙来,把奴脸唬白呀。你要吃菜,拔一棵去呀,你要偷情?晚上来,我家住在十字街头呀。顺着大街,往南走,往东一拐,两棵槐。那是奴的住宅呀。郎要来时,学猫叫呀,奴家花花,你就来,脚步要轻抬呀呵呵!”(4)而待嫁女子对婚姻生活的向往也会很直白地表现出来,比如一个女子看到同龄的女孩嫁做人妇,便会毫不知羞地埋怨母亲,在《妈妈好胡涂》这首歌里便表现了女大不可留的古训: “大清国,太平初,十七八的姑娘想丈夫,妈妈你好胡涂……东家妹妹,比奴小,她有一个俏皮好丈夫,妈妈你好胡涂……西家姐姐,比奴大,怀抱着婴儿直劲哭,妈妈你好胡涂。”③偷情本应是加以隐藏的行为,但在秧歌的唱本里却以赤裸裸的形式表现出来,如在《送才郎》这首歌里,我们更可看出那种大胆的恋爱形式,那种偷情的行为,那种男女缠绵悱侧的景况:“一不要你慌,二不要你忙,三不要你穿错了小妹衣裳,小妹衣裳花网袖,才郎哥衣裳,比奴袖儿长。……小妹送才郎,送到大门西,一 抬头看见个卖梨的,奴有心买梨与我才郎哥用,又想起, 你热身子,吃不了凉东西。”⑥在这首歌的全篇里,由小妹在 床上起身送起,大门西,大门东,一直送到大桥头。一路 上风光细腻,都由小妹一个人口中叙出,多半还包括昨夜 风情的回忆。东北女子的生活态度是很奇怪的,他们把爱情 和婚姻分开来,在《绣麒麟》这首歌里我们更可看出东北乡 间的女性嫁人以后对恋爱生活的选择。它的首句就最明显: “姊儿,房中,绣麒麟呀,忽然间,想起来,奴家心腹上的 人,常常叫奴挂在心。奴在娘家,你常来常往呀,一到婆家, 你不登奴的门,莫不是,小东西,你坏了良心。”⑦在这里, 大胆地说出她的相思,甚至连脸都不红,东北农村的女性恋 爱形式就是这样的。她们在娘家做姑娘的时候,多半是有着。 爱人的,可是嫁人还是嫁人,但恋爱也还是恋爱,婚姻与爱 情是分开的。当然,在当时看来这些纯粹是一种俚曲淫唱。

只供乡野村民取乐用,是极肤浅的,难登大雅之堂。

另外从唱本中我们还触及到东北女性的另一面,在那里的乡下姑娘们,竟可以到野外去大放风筝,可以看出她们的生活是如何的自由,在当时来讲可说是很开放了。 除了唱外,人们一般都能扮演几句小戏(蹦蹦戏)。按,习惯,晚上在投宿的地方是要唱蹦蹦戏的,无论谁家做东,都要好好地招待他们,并且对于来看玩意儿的人们,任何人都不能加以拒绝(关于蹦蹦戏下面另有叙述)。 其他地方的秧歌与东北也相差无几。如在河南:秧歌队中有4人到6人扮演美女,2人到4人扮演公子,还有类似于戏剧中的丑脚老人1个,丑旦1人。面涂黑色,披长发,头戴斗笠,手拿鱼竿的人,称之为尉迟敬德钓鱼。另 有2人到4人是身穿长袍短褂、脚蹬皂靴,手拿红罗伞,或者2人到4人手拿长箸,此外杂角的添减并无定规。其不伦不类,毫无章法可解。演唱的时候,先击鼓鸣铙,全班往来,穿插急走,稍定则鱼贯而成一大环,徐步围绕。这时 老人先到场中,高声独歌,唱完即回队。之后扮美女及公子的数人出列,手里各拿某种乐器,、大多是美女拿竹板,公子则持乐子(用约0.2米长的竹竿,在每一结凿扁孔,孔洞中缀上三四枚铜钱,摇动时发出响声,称为“乐子,男女相间成一小环,且歌且舞,相互调笑,所唱的也与东北民间的秧歌没有什么差异,多是男女相悦之词。

但在河南有一特殊处,便是秧歌是各村相赠送以取乐的。时人对此也有记载:“其互相赠送也,先日以帖至,书某日敬送秧歌一场,某村仝拜,受者,至日择广场,旁设几凳,几上至茶点。闻鼓铙声渐进,则年长者三五人出迎于路。歌者下车,排两行,率者前行,长者与率者揖,引入场。长者择壮者十余人,两人各持竿之一端,以栏观者,勿使搀越,演毕,复列两行,长者以果点强置其囊,云酬歌者,送至村外,登车去。”

山西的秧歌也很有意思,有背供和抬供。还用彩布把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绑在一个高杆子上,孩子的脸上涂上胭脂,穿上古代的服装,也可以穿平常的衣服。绑的方法很奇特,可以让孩子在上面转。此外在山西还有竹马太师少师的队伍游街,这种习俗以太原为主,其他的地方则稍差一些。

如果觉得《传统节日习俗扭秧歌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