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减肥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天天减肥网 > 打拳行步不同于平时走路

打拳行步不同于平时走路

时间:2023-09-14 21:41:24

相关推荐

打拳行步不同于平时走路

相传我师爷雅轩公有一次看了某个徒弟打完拳后说:你打拳的行步怎么会像逛街走路的样子?虚实转换时重心移动不对啊(附注:时隔多年,记不很准确了,与原话的文字有些出入,只记得大概意思)。颇有幽默感的话语,既有趣又有拳味意思。

为了便于比较,用文字表述常见一般人平时走路是这样的:

1、如先迈左脚,那么重心先放在右脚上,提起左脚,向前迈出,身体的重心会自然地随之向前移动,到左脚落地时,身体的重心已到了左右脚的中间。

2、随着左脚落地,右脚跟提起,右脚掌蹬地,身体的重心继续逐渐往左脚移动。

3、待重心全部移到左脚时,提起右脚,向前迈出。

4、从初始姿势到最后定势的动作,腰上往脚下的落地力也好,脚下往腰上反传的蹬地力也好,都是力走腿前腿外侧的。

可以看出这种走法是在迈出的脚步尚未落地时,身体的重心就开始向前移动了,也就是说,脚步落地时已经要承担一定的体重,可以看出有三个特点,一是虚腿之脚提起要蹬地,二是脚落下有踏地的声音,三是随着脚步的迈出,身体的重心不停顿地同时向前移动,就是说动步时重心也移。四是力走腿前腿外侧,导致膝盖受力较大。比方说:有不少人旅游下山后就会轻则感到膝盖不舒服,重则感到膝盖有点疼痛。再比方说:也有不少人晨练步行走多了一点就会感到膝盖有点疼痛,如不及时调整而再行走下去,就会伤膝了,常见是半月板损伤、脂肪垫肌肉损伤、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积水。

打拳行步与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呢?以承上一式“左搂膝右拗步掌”练到“右搂膝左拗步掌”为例说明:

1、一边松腰开左胯下沉、一边转胯往左带动左脚外碾大约45°,身体亦左转同样角度。如练到位,胯转带动脚外碾时会有一股暖流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觉,而且越沉暖流越大。

2、扣左胯的带动右脚跟、脚掌提起离地。注意的是:左脚要虚到不带上一点蹬地提起之力;前腿之胯的内收扣合要恰到好处,以含胯之势把沉劲合住,扣得过紧或侧身过多都是拳病。

3、垂左臀、松右肩(放松虚腿之肩,有助于身势的沉稳与平衡)的腰胯向右转而坐正身体,接着不停的通过放松右身腰胯的尾闾向前上翘一点,以荡胯顺势将右腿送出,带动右腿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,脚跟着地。注意的是,以腰胯带动右腿脚落下的动作是较为轻灵着地的,没有踏地的声音。若是右腿不能缓慢均匀的上步落脚,那是导致重心异常移动的“抢步”拳病,与逛街走路的腿脚动作没有两样。

4、身后松腰塌胯(以意引导身后腰背臀部放松而腰沉胯塌)、身前开胯圆裆(以意引导身前胯裆部位开胯圆裆,胯根松开较为重要)、虚领顶劲的坐下,同时放松右脚裸关节,脚跟、脚掌、脚趾贴地,变成右半马步。

5、腰胯顺着沉势往右圆转,边沉边转的虚实变换、重心移动成为身正势稳的右弓步。同时带动右手松肩搂膝止于右膝之右侧、左手沉肩坠肘的以掌心向前伸去,这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动作。

6、定势时右腿松腰内收胯根落胯下沉,左腿松腰塌胯,以膝为中点的大腿、小腿对拔松开入地生根,同时两手随势更松沉。

7、从初始姿势到最后定势的动作,腰上往脚下的松沉劲也好,从脚下往腰上反传的劲力(指内劲和地面反座力)也好,都是劲走腿后腿内侧的。膝部是膝盖虚膝腘实,吃劲点在膝窝。

可以看出也有四个特点,一是虚腿之脚提起蹬地的,谓之“提脚不蹬”;二是以腰胯带动虚腿之脚落地是轻灵无声的,谓之“落脚无声”。三是脚步的迈出与身体重心的移动不同步地交替进行,提腿迈脚出去时,身体重心位置是大体固定的;虚腿之脚落下贴地后,再裆走下弧移动重心,谓之“动步时重心定,定步后重心移”。四是劲走腿后腿内侧,没有膝盖伤痛的拳病问题。以上四个练法特点就是打拳行步与人们平时走路的根本区别,供太极拳初学者参考。

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:(来源:《太极》微信公众号 微信:taijichanyi )。

如果觉得《打拳行步不同于平时走路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