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减肥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天天减肥网 > 糖尿病患者咋避免发生低血糖

糖尿病患者咋避免发生低血糖

时间:2020-09-02 11:47:56

相关推荐

糖尿病患者咋避免发生低血糖

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吃得多,老想吃,但吃后常常会有上腹胀、上腹痛的症状,甚至会出现恶心、呕吐,也有些人吃得很少。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血糖异常增高之后,支配胃蠕动的神经可因之发生变性而失去正常功能。胃本是由

1血糖不稳会连累到胃

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吃得多,老想吃,但吃后常常会有上腹胀、上腹痛的症状,甚至会出现恶心、呕吐,也有些人吃得很少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原来血糖异常增高之后,支配胃蠕动的神经可因之发生变性而失去正常功能。胃本是由几层平滑肌构成的囊,可以强力收缩起到研磨作用,使食物由大变小,由粗变细便于消化。但是,由于血糖升高,使胃的肌肉细胞发生变性,因而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。另外,糖尿病人中患萎缩性胃炎的人远比正常人多,比同龄人出现得早。有大约17%的患者最大分泌胃酸量为0。胃酸是消化蛋白质的重要角色,而蛋白质又是正常食物中的重要成分,胃酸少了,自然就消化不好。还有一个原因是血糖升高,影响胃肠内分泌,也可抑制胃的收缩蠕动。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胃排空力弱。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胃轻瘫,好像手脚、面部肌肉轻度瘫痪了一样。

对于胃轻瘫要积极治疗。医学研究证实,胃轻瘫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好有密切关系,而治疗胃轻瘫会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,所以治高血糖与治胃轻瘫应该双管齐下,这样可获显著功效。在饮食方面,除按糖尿病治疗要求定量饮食外,还应少量多餐,避免进食难消化的食物(如油炸、油煎、油腻食物)和烹煮过度的蔬菜。不要空腹吃柿子,尤其不能吃带涩味的生柿子。因胃收缩力弱,排空慢,容易形成胃石。而细嚼慢咽可以大大减轻胃的工作负担。此外保持心情舒畅、大度乐观也很重要。因为胃的运动、分泌和消化功能,极易受神经精神活动影响。

2血糖偏高?早发现早干预可逆转

糖尿病前期不治,67.7%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

唐先生患糖尿病已经两年多了。由于工作繁忙、精神压力大,唐先生没能好好地控制饮食、坚持运动,偶尔还忘记吃药,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理想,他担心自己会很快出现糖尿病并发症。

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。四年前,唐先生的单位组织体检,结果出来后,报告单上除了写着他早几年就患上的高血压和脂肪肝外,还显示他的空腹血糖是6.5mmol/l,建议他到内分泌科复查。但他认为自己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,因此一直没有重视。

很多人和唐先生一样,体检时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,就觉得很安全,事实并非如此。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最高限6.1mmol/l,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7毫摩尔/升,就是空腹血糖受损;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正常血糖最高限7.8mmol/l,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1.1mmol/l,就是糖耐量减退。这两种情况都是糖尿病前期,提示患者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,需要及早通过饮食、运动等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,否则,高血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,使糖代谢异常加重,最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。据国外报道,每年有5%~10%的糖尿病前期者转为糖尿病患者。国内研究表明,糖尿病前期者若不治疗,67.7%的人可转变为糖尿病。

早发现是关键

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查空腹血糖,这能发现一部分糖尿病前期者。但是,光定期查空腹血糖还不够,因为2/3~3/4的糖尿病前期者仅表现为进餐后血糖升高,而空腹血糖正常。如果只定期查空腹血糖,就会使多数糖尿病前期者漏诊。

因此,笔者建议下列患糖尿病风险较大的人群:年龄大于45岁者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、分娩过8斤以上的巨大儿的女性、高脂血症患者、高血压患者、冠心病患者、尿酸高的人、肥胖的人等,应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。

早干预可逆转

研究表明,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%。

1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,少摄入汽水、薯条等高热量的饮料和食物,减少米饭、馒头等主食摄入量,多吃蔬菜、水果。

2、适量运动。以轻度活动开始,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。

3、通过饮食和运动规律减重。有研究表明,体重减轻1公斤,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就能减少16%

4、积极治疗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。

5、若饮食、运动干预无效,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。有证据表明,二甲双胍、α-糖苷酶抑制剂等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。

3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

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,是由于血糖降到正常水平以下而引起的。轻度的低血糖是病人能够意识到低血糖的症状,并且能自行处理;重度低血糖,有意识的障碍,需要外界的干预和处理。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低血糖的常见原因,认识低血糖的早期症状,如何避免低血糖以及出现低血糖时的处理。

1、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:胰岛素剂量过大;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,优降糖尤为多见;阿卡波糖类药物也有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;同时应用β-受体抑制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水杨酸制剂(如阿司匹林)、磺胺类抗生素或抗忧郁剂等偶尔会引起低血糖;忘记或推迟进餐;进食量不足;运动量较平时大,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者较为多见;在空腹时饮酒过量;肾上腺、下丘脑垂体、甲状腺疾病或肝肾疾病加重;某些2型糖尿病病人以低血糖为最初症状;在感染或其它疾病的恢复期,未能调整好用药量。

2、症状与体症:低血糖发生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血糖的水平,还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有关。低血糖的症状在各个个体间的差异很大。典型的症状有心跳加快、多汗、颤抖和极度饥饿,一些患者会感受到低血糖的发生预兆,包括一些不舒服的感觉,如焦虑、恍惚、心神不定、人格分离(整理)、醉酒的感觉以及情绪低落等症状;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意识障碍。

3、预防低血糖:按时进食,生活规律化,若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进餐时,应预先吃些饼干、水果等;定时定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;保持恒定的运动量,不宜空腹运动,过大量运动前适当进食,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用量;有未觉察低血糖的病人,尤其在进行运动、开车或其他有一定活动量前应自备血糖仪,经常测试血糖;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应携带少量含糖食物及糖尿病急救卡,以备急需。所带食物包括糖果和饼干。急救卡内容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所患疾病、所服药物、家庭电话、住址、急救电话及若昏迷时应如何纠救治;同时,要让亲友、同事、同学等与病人经常在一起的人了解其所患的疾病、用的降糖药物等,如果发生低血糖并昏迷时知道如何处理。

对于年轻的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来说,若血糖控制满意,偶尔发生低血糖,是不足为奇的,这点应向病人解释清楚。在每次低血糖发生时,都应寻找原因,检查一下治疗方案是否恰当,以便找出和修正不当之处,预防低血糖的再发生,以及重症低血糖的发生。

4、低血糖的处理:一旦发生低血糖,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,以使症状迅速缓解,避免处理不及时而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。有条件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,血糖小于3.8mmol/L,应根据反应的轻重迅速补充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,如2-4块糖果或方糖,一调羹食糖或峰蜜,200毫升的果汁或糖水,1-3块糖尿病专用葡萄糖片,3-5块饼干等,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,若未能缓解可再服用上述食物,若仍未缓解,则应到医院诊治。如果低血糖发作离下次进餐还有较长一段时间(1-2小时以上),在纠正低血糖之后,还需要加食一份主食,如一片面包、一个面包、3-5块饼干等,这些食物能使血糖保持的时间较长,防止再次低血糖。要强调的是阿卡波糖(拜糖平)引起的低血糖必须口服或静脉给葡萄糖或注射胰高血糖素。

4糖尿病患者咋避免发生低血糖

近年来,有相当数量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使用降糖药不当而出现了低血糖,甚至出现了低血糖性偏瘫,对此人们必须提高警惕。临床资料表明,糖尿病患者因使用降糖药不当而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是:

①所用的降糖药作用过强、起效过快。优降糖及其复合制剂是这类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。优降糖价格低廉,加之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该药认识不足,因此该药常被很多人选用,结果是不少人因服用该药或该药的复合制剂出现了低血糖;

②服用降糖药的时间不对。大多数降糖药都需在饭前服用,但不同的降糖药服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。这一点许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清楚。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在饭前1~2个小时就开始服药,结果由于服药的时间距离进餐的时间过长而发生了低血糖;

③进食量减少时却没有相应地减少降糖药的服用剂量,或者在增加了降糖药的服用剂量时没有严格地监测血糖,更没有进行饮食调理,结果导致了低血糖的发生。

由此可见,糖尿病患者若想避免因服用降糖药不当而引发低血糖,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:

①要尽可能地选用作用缓和的降糖药,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将糖适平作为一线降糖药物使用,要尽量避免使用优降糖及其复合制剂;

②要注意根据不同的降糖药物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,服药后一定要定时进食:

③不能随意增加降糖药的剂量。如果患者出现了食欲不振或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情况,应适当减少降糖药的服用剂量;

④要重视血糖及尿糖的定期检测,以便明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。

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了心慌、头昏、出汗、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时,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,可进食或喝些糖水。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低血糖性偏瘫的发生。此类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昏、心慌、精神不振、懒言少语、反应迟钝等症状,可直接喝些葡萄糖水,以便缓解症状。同时应及时检测血糖。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血糖反应,应立即就医,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。

5糖尿病患者如何应对低血糖?

出现低血糖的人很多,对于一般的健康人来说,当因饥饿时间过长而头晕、眼花时,调节胰岛素(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)和升糖激素的平衡能力强,只要适当补充食物,就可以恢复.不会出现昏迷、晕倒等现象。而糖尿病患者,由于身体对血糖调节能力差,特别是还要服用降糖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或注射胰岛素,导致胰岛素和升糖激素失去平衡,其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就更高,突发低血糖性昏迷、晕倒的情况就更多见了。

低血糖能造成哪些危害?

人之所以能够生存,是因为需要两种物质的“燃烧”获得能量,一个是食物(主要是血糖),另一个是氧气。如果缺氧,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相同的道理,如果血糖很低,就相当于机器缺乏燃料,也会导致大脑缺氧。在人的所有器官中,大脑对能量的供给最为依赖,如果脑组织没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,人就会出现昏迷状态,继而发生不可逆的脑死亡。昏迷患者若在几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,可以在后期的治疗中慢慢康复,但要是患者在出现昏迷后遇到一名没有经验的大夫,找不到其昏迷的原因,而得不到有效救治,那么这名患者的大脑就会在昏迷发生的10分钟后出现脑组织坏死,严重的或死亡或成为植物人。

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,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。当低血糖发生时,体内的肾上腺素、糖皮质激素、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,可造成血糖波动,从而加重病情。长期严重的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,可引起病人性格变异,精神失常、痴呆等。同时,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,促发心律失常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。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。最近会诊了外地的一位已成为植物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,据家里人说,老人晚上吃降糖药吃多了,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过来,第二天处于昏迷状态,当地医院急诊科医生没能及时补充葡萄糖,老人便成为植物人,恐怕很难再醒过来了。

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.8mmoI/L(50mg/dI)时,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缺少能量来源,出现功能障碍。对于机体来说这是一种强烈的应激,早期症状以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,表现为心悸、乏力、出汗、饥饿感、面色苍白、震颤、恶心呕吐等,较严重的低血糖常表现为意识模糊、精神失常、肢体瘫痪、大小便失禁、昏睡、昏迷等,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,但对病人本身来说,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,因此,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,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。

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应对低血糖?

一般有三种情况会引发低血糖症,应该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注意。

1、反应性低血糖症。多发生于早期糖尿病患者。吃甜食本来就会使体内血糖升高,如果人们空腹吃能够快速消化吸收的甜食,有时会使胰岛素过度释放导致血糖快速下降,甚至形成低血糖,从而迫使机体释放升糖类激素——如胰升糖素、肾上腺素等,以便使血糖恢复正常。对症状较轻者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,以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。

2、禁食性低血糖症。通常因禁食时间过长而发生;糖尿病患者则更容易发生。许多爱美的女士常因禁食减肥导致低血糖症。在极少数病例中,禁食性低血糖症还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,如胰岛素瘤或其他肿瘤。

3、药物导致的低血糖症。由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、磺脲类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所致。有些磺脲类药物具有很强的降血糖作用,患者有时仅服半片药也会导致低血糖。

发生低血糖时,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掌握一定的低血糖应急措施,防止因延误救治时间而造成严重后果。首先,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、心慌、乏力、饥饿等症状,神志清醒时,可饮用糖水,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。其次,如病人出现神志不清时,一般应先确定患者气道是否通畅,必要时做相应处理保证气道通畅,有癫痫发作时须防止舌部损伤。当病人尚有吞咽动作时,可喂些糖水,多数可迅速改善症状。已经昏迷者应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救治,一般方法为静脉注射葡萄糖,以每分钟10毫升速度静注50%葡萄糖50毫升。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,注射%葡萄糖就足以矫正低血糖。大多数低血糖病人注射葡萄糖后~分钟内可以醒转。同时,还需要用%的葡萄糖液持续静脉点滴直至血糖平稳,需要不断进行血糖监测,如果低血糖严重,持续时间较长,神经功能则很长时间也不能完全恢复。病人清醒以后,应尽早食用果汁及食物。有些病人使用中效胰岛素(低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)或格列本脲,格列齐特等药品时低血糖往往持续时间较长,治疗清醒后为防止再度出现低血糖反应,需要观察~小时。有时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时,加用高蛋白膳食如牛奶以及静点%葡萄糖是必要的。

最后,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兜里揣几块糖,并在身上明显处携带一张卡片,上面注明“我是糖尿病患者,如果我晕倒了,请将我口袋里的糖果放进我的嘴里,送就近医院治疗,”并写上紧急联系人电话。这个胸牌特别重要,可以救命!因为即使他人没有找到糖果而是将患者送进了医院,医生在看到卡片后也会立即给患者输葡萄糖,这样也能尽快化险为夷。

如果觉得《糖尿病患者咋避免发生低血糖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