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减肥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天天减肥网 > 不努力 才更容易成功

不努力 才更容易成功

时间:2024-01-19 07:49:41

相关推荐

不努力  才更容易成功

生活中明明已经很努力,很用心了,可是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。所以我们常常会遇到“百思不得期解”的难题。

而事实上,如果试试不那么努力,反而会有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01 为何难题总会“百思不得其解”

有段时间,我过得特别拧巴和纠结,因为一心想写出流量文和深度文的结合,每天绞尽脑汁写文到深夜。不仅休息不好,而且状态越来越差。

最扎心的是吭哧吭哧查资料、找话题、细胞也快累死光了的行为不仅没有取得中意的结果,反而遭遇滑铁卢。而另一方面,因为写作上的瓶颈与不顺利,我也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孩子,导致了所有人情绪都很压抑。

对于这种很努力、很用心,每天忙到焦头烂额的状态,不禁扪心自问:这是出了什么幺蛾子了?

然后百思不得其解,压根不知道问题出哪了,更不知该如何应对情绪。索性抱着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不服输,更加费劲的绞尽脑汁,将夜熬得更长。

然而随着更加用力的投入以及热切的情绪,难题越来越多,咆哮越来越频繁,整个人都不太好了。

02 放一放更容易解决

然后读到了《墨菲定律》里的酝酿效应,才明白了所有没有成功的缘由竟然是自己太过于执着的努力。

乍一听,是不是觉得与成功学、励志体完全的不搭界?

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维拉在1971年用一个实验,真实在现了酝酿效应的现象。她用3组智力、年龄、性别相似的人用30分钟思考同一件事,只是第1组中间不休息,一直处于思考状态;第2组先用15分钟思考,然后休息30分钟,最后再思考15分钟;第3组先用15分钟思考,然后休息4个小时,最后用15分钟思考。

最终,第1组有55%的人解决了问题,第2组有64%的人解决了问题,第3组有85%的人解决了问题。

通过这个实验,西尔维拉总结出一个要点:第1组是一种思维在思考问题,而第2和3组则并未按之前的思路思考问题,而是重新出发。

这也说明了,一味的努力并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,反而是放一放,休息一下会更清醒,从更多维度上思考并解决问题。

03 劳逸结合会带来更多惊喜

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,当困到某处时,苦思冥想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,都一无所获。反而是放松下来休息,不定在哪个瞬间就会茅塞顿开,使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。

这种现状恰恰代表了当我们陷入困顿时,就会束手无策,思维也会陷入“困顿期”即“酝酿阶段”。

突破这个尴尬的阶段只靠硬碰硬是不行的,而更多的是要“曲线救国”,比如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,首先该做的不是迎难而上,而是适时的将问题与困惑放下,将自己放置于“空白期”与“放松期”。简而言之就是劳逸结合,学会休息。

陆游的诗句:“山重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04 酝酿效应的运行

之所以让放下难题,放松自我,并不是要走下坡路,而不去积极进取,而是要让休息成就更好的出发与结果。

这也是酝酿效应倡导的生活方式,而酝酿效应的实质则是跳出固化思维的怪圈,而采取新的步骤,新的思维路径,新的问题切入点,从而使问题更容易被解决。

运用酝酿效应要遵循以下3个点:

第1,明确酝酿效应并非是彻底对自我的放飞,而是充分休息,以轻松的模式出发,比如说听听音乐、散步、读点闲书等;

第2,把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放到一边,放上一段时间,不是不做,而是延迟去做,这跟“延迟满足”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果;

第3,抛开眼前棘手的问题时去做另一件事时,反而会不经意浮现出苦苦求解的答案。越是刻意的追求,越是求而不得,越是放轻松,佛系一点时反而会带来意外的惊喜;

这是因为,我们在酝酿过程中越放松,就越会在不经意中消除紧张、破除僵局,从而拥有创造性思维。

05 酝酿效应的原理

从心理学上讲,酝酿效应来自想象,是大脑关于对象隐含的整体性、次序性、和谐性的洞察与领悟。

所以当我们固执的思考一个问题,不仅会造成精神紧张,也会让大脑处于极度疲劳。这样的结果是什么也不想不起来,什么也做不好。

与其苦于无解而导致身心俱疲,倒不如另辟新径,让身体与思想从坏事件中剥离出来,而不应该一条道熬到黑。

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有更好的出路,更容易酝酿出新想法和好的解决方案,这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,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和应对方式。

如果觉得《不努力 才更容易成功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