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减肥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天天减肥网 > 名医谷松:抓住这些治未病的关键点 你就抓住了健康

名医谷松:抓住这些治未病的关键点 你就抓住了健康

时间:2021-09-13 15:45:39

相关推荐

名医谷松:抓住这些治未病的关键点 你就抓住了健康

图*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谷松教授

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经提出:“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;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;只有治未病才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。”

研究仲景的未病医学的思想,是预防养生医学和临床防治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,在这方面《伤寒论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。

今天小师妹整理了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谷松教授对《伤寒论》中治未病的解读。

用3分钟,跟小师妹一起学习吧!

六经纲要及本证探析“有病早治”思想

有病早治:

仲景认为,人若患病,必须尽早治疗,及时服药,切忌隐瞒忍耐,抱侥幸获愈的心理,结果导致沉疴不起。

首先,太阳为六经之首,统摄营卫之气而主一身之表,为诸经之藩篱。风寒之邪袭表,太阳首当其冲,全方面的防卫,故太阳病为外感疾病的早期阶段。

其次,既重视初期阶段太阳病的防御与治疗,又更加重视外邪直中其它五经病的现阶段诊治。

故仲景在《伤寒论》六经病每一篇中,各设“之为病”的条文作为提纲,使辨证泾渭分明。

并在论及各病证治中,犹恐医者临纷繁之证而迷惘,常于关键之处一语道破,诲人以当机立断之法。

如仲景在诊断小柴胡汤证时指出:“伤寒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。”

意在强调只需见其部分主证,即可确诊,不必待诸证悉具。

六经传经规律探析“已病防传”思想

张仲景认识到疾病的传变规律主要有五脏乘侮传变和循经传变,所以一方承《难经》之旨,提出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”;

一方面根据六经传变规律,提出预防治疗、防止传变的发生。

六经“变证”探析病变防盛思想

变证是六经病失治或误治后,临床证候发生了变化,产生了新证候。

由于不是通过传经的方式而形成的,故不能用六经正名来命名者,后世医学家习惯称其为变证。

凡是反复误治所造成变证,《伤寒论》称其为坏病。

变证在《伤寒论》里几乎占了1/3,对于变证的认识,重点要放在它的病机变化和证候实质上。

对于变证要详审细辨,遵循《伤寒论》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的原则。

深入地观察脉和证,才能知道误汗、误吐、误下这些症结所在,然后在根据证候治疗。

这就是仲景对“辨证论治”精神最明确的文字表述。

病变防盛,就是疾病失治或误治后,超出常规疾病传变规律,产生了新证候,临床为防止病情变生重证,遵循辨证论治原则,所采取的防治措施。

从阳明病与少阴病的“急证”探析“病盛防逆”思想

“病盛防逆”:

这是对已形成的病症急剧发展、危象即将显露的特殊情况下,为防止病情由盛转逆而采取的防治措施。

在《伤寒论》可体现为急救回阳、急存真阴。

其一急救回阳:在伤寒病过程中,人体阳气最易受损,甚则衰脱而生它变。

所以仲景对阳气虚衰之候,常施以急救回阳之法,绸缪于未雨。

如“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”,少阴为一身阳气之总司,若见脉沉而不起,则少阴阳气衰微证已露,此时若不急救回阳,则病势急转直下,吐利,厥逆,烦躁,汗出亡阳等险证难免,所以,仲景于此条一字千钧地下此“急”字,其防微杜渐的思想更明。

其二急存真阴:阴即人体内的精血,津液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“存得一分津液,便保得一分生机”。

仲景在重视回阳防脱的同时,还重视救阴存液。

如阳明急下证,《伤寒论》第 252、253、254 条,似不危急,然其热盛津伤之端倪已露,若不急下,则燥热燔灼,燎源莫制,足竭真阴,所以仲景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。

从少阴病与厥阴病“死证”探析“正衰防危” 思想

正衰防危:

随着病情的发展,邪气逐日旺盛,正气日渐衰落,疾病由发展期逆转为危重期,临床为了防止病情逆转、危及生命而采取的防治措施。

《伤寒论》第6条所言“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”。

可见仲景认为急危重症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若能防患于未然,在关键时刻及时救治,多可转危为安。

在处理此类危重患者时,仲景在少阴、厥阴篇设诸“不治”、“死”证,目的不在辨出不治之证或死候而束手受败,而在以死相警,示人早图救治,免成僵尸之痛。

根据六经“自愈” 探析“正复病瘥”思想

正复病瘥:

疾病在传变过程中,随着人体阳气的恢复,则出现了由里出表,由阴转阳、由脏还腑的邪衰病退的变化。

这种变化是病情好转的信号,所以临床要抓住时机,使疾病由危转安、由重转轻,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。

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非常重视扶阳气、存津液和保胃气这三个重要的方面。

其一强调阳气回复是其病自愈的征兆:《伤寒论》23 条太阳病脉象本为浮紧,今见脉微缓,是阳气伸张,邪退正复的征兆,再加上不呕、清便欲自可故为欲愈。

其二强调津液自还,其病自解:《伤寒论》203条为过汗津伤便结,邪虽去,尚遗留微烦不了了的症状,仲景从小便次数由多变少,测知津液自还,其病自愈。

其三胃气的存亡是决定自愈与否的关键所在:《伤寒论》332 条为人以胃气为本,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,所以仲景非常重视保胃气,并以胃气的存亡来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。

根据“病复”探析“瘥后防复”思想

疾病初愈,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,此时若不注意调摄,不但极易病复,甚者可使病情加重,危及生命。

仲景对新愈的调摄非常重视,在《伤寒论》六经病篇之后 ,特设《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》,并将病复分为房劳复、复感、食复、劳复等,倡导先于病复,采取治疗措施,防止或减少病复。

谷松教授细心研究《伤寒论》,临床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疾病,疗效显著,尤其是对桂枝汤的运用,可谓是炉火纯青,如果你想向谷松教授学习——

如果觉得《名医谷松:抓住这些治未病的关键点 你就抓住了健康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